簡介

結合地方故事的複合式桌遊店,特殊的地理位置將國父來台時的住所,以及西本願寺這兩個地點,做成台灣歷史的時間節點,從日治時代一路到民主時代,將館內的區域藉由空間營造,打造完整的台灣時代鏈,希望通過這樣的空間,讓大家藉由遊戲、環境脫離現實煩惱,短暫的沈浸其中。

交通方式

🚌公車

西門市場:
18、221、232、235、257、513、621、635、635、副640、副659、副663、835、1203、1502、1503、1508、1509、藍2

中華路北站:
9、12、202、202區、205、206、212、212夜間公車、218、218直達車、223、246、249、250、252、253、260、262、262區、302、304承德線、304重慶線、307、310、601、604、624、652、660、662、667、812

中華漢口街口:
231、234、242、302、624、658、701、702、703、703副、705、1502、1508、1509

🚆捷運

西門站1號出口

Google地圖

環境介紹

國父首次來台遺址:1900年

包廂外的孫中山

位於大包廂窗外的那條街道(漢中街),如今依舊繁華,但許多人並不知道1900年的這個地方,是國父孫中山第一次來台時所居住的處所,附圖拍攝時間於1974年,白色虛線位置(漢中街178號)即是當時國父策動惠州起義時的指揮所。

文化教育與遊戲空間:1895年至1945年

公學校包廂(10-14人)

公學校是台灣日治時期開設的兒童學校,在這一個空間中,有許多教室與日式的元素,牆上更有許多海報,是當時日治時期的台北市地圖及許多產品廣告,這些廣告的版畫風格十分精緻強烈,許多品牌仍延續至今十分經典。

國民政府的撤退與降臨:1949至1960年

眷村包廂(6-8人)

眷村包廂中,有許多窗框元素,稜稜角角、規規矩矩,帶有股肅穆的感覺,在這純樸卻壓抑的年代能感到格外的壓抑,看似許多的窗戶卻只是裝飾,美麗的鐵窗卻是禁錮人們的工具,若您來到這個包廂,別忘了看看這代表眷村的紅門,它除了傳統的樣貌外,更融合了監獄的元素,讓我們警惕這個,最好但也最壞的年代。

金馬獎與時代的眼淚:1962年

懷舊長廊

長廊上有著五、六零年代的戲院元素,當年為了鼓勵電影從業人員,能效法前線士官兵堅強奮發的精神,而取名成立的金馬獎,帶著濃厚的政治色彩,牆上的海報分別是“養鴨人家”及“悲情城市”,它們都代表著時代的意義,牆邊的老物件有著許多人的回憶,來到這裡純粹體驗回憶帶來的感動是種不錯的選擇,或著建議您可以拍張照片記錄下新的故事。

兒時記憶的天堂:50年代

柑仔店櫃檯

早年的柑仔店像一家的百貨行,是村民們維繫情感的聚會場所,有著濃濃的人情味,與現代講求便利的超商有著強烈的差別,能賒帳、聚會亦或者重大公告宣布,都能在這小小店裏完成。在小朋友的眼中,這邊是心中的天堂,玩具、糖果以及所有童年的快樂回憶都在這邊,希望當大家進入小船時,能感受到這份兒時的單純快樂,離開現實偷閒一下。

奮鬥的商場回憶:1992年

公共桌遊空間(24-28人)

中華商場於1992年被拆除,是當時許多人重要的回憶,它的拆除代表一代人的繁華成為記憶,在這區域的空間,帶了許多當時的元素在其中,磨石地板、墨綠磁磚、店家招牌…等,這些元素不因年代而有美感的落差,反而因為經歷時間的淬煉,讓這些美麗更加美麗。牆上的三塊手繪招牌,有著時間上的差別,大家可以細細感受,而這裡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去品味。

忙裡偷閒的秘密基地:80年代

臥榻空間(4-6人)

在那個經濟奇蹟的年代,有許多的人忙於工作,店家或商場的二樓往往就是自己的住家,而那樣的空間樓高相對較低,抬頭一看有一根魚骨樑,有種壓迫感,但也因此變相成為某種安全感,有一種窩在裡面屬於自己秘密基地的感覺,彷彿回到那忙裡偷閒,那個年少的自己,回到我們想回卻回不去的時光。

見證歷史變革的西本願寺:日治時期-至今

窗外的大廟

小船故事館窗外的是西本願寺,當地人都稱之為大廟,是日治時期重要佛寺,二戰後被國民政府使用,後續因使用者組成複雜、人口流動頻繁及搭建許多的臨時住宅,形成類似眷村的型態,2006年因政府規劃都市更新,當地居民遭到驅離,漸漸才有了今天的樣貌,傳說二戰時期日軍因撤退臨時,無法將藏於地底下的黃金搬運回國,所以政府才以都更之名驅離當地民眾。